返回
<<银万研究
银万FICC:可转债市场估值与存量变动下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一、市场概况:存量规模持续收缩,转债估值抬升并行

截至2025年7月25日,全市场可转债余额为6588.34亿元,较年初下降747.88亿元(-10.1%),且新券发行节奏缓慢,上半年仅18只转债上市,募资206亿元,虽同比增长50%,但仍无法填补退市缺口,预计下半年可能跌破6000亿元大关。估值方面,截至2025年7月,转债绝对价格中位数和百元溢价率均处于相对高位,显示市场对权益资产韧性的认可。

二、估值水平:股性偏强与债性弱化并存

1、股性估值

1.png


核心指标(转股溢价率)表现:

2017年以来,转债市场的转股溢价率中位数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在2017-2018年市场调整阶段,转股溢价率中位数整体上升,这是因为市场对转债股性价值的预期降低,投资者更看重债底保护,愿意为转债的债性支付更高的溢价。2019-2020年牛市行情中,转股溢价率中位数大幅下降,反映出正股价格上涨使得转债的转股吸引力增强,投资者愿意以较低的溢价持有转债以获取转股收益。

2021-2022年市场调整和震荡期间,转股溢价率中位数再次出现波动上升,市场对转债股性价值的信心有所动摇。2023-2024年,特别是2024年市场波动加剧且信用风险事件频发,转股溢价率中位数在前期大幅上升,9月后随着市场反弹有所下降,但截至2024年末,仍处于近五年51%左右的分位数水平。

2025年6月末全市场转股溢价率中位数27.7%,较2023年1月的46.72%有所回落,但仍处于2017年以来95%左右分位(2017-2022年中位数中枢为25%样子)。其中,偏股型转债(平价100-130元)溢价率22.8%,处于历史87%左右分位,与2023年初水平接近;高平价转债(>130元)溢价率18.5%,溢价率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

市场特征:股性强弱分化显著。科技成长类转债(如算力、AI应用)因正股弹性高,转股溢价率多低于25%;而传统行业转债(如公用事业)溢价率普遍超30%,跟涨正股动力较弱。

历史对比:2018年熊市底部转股溢价率中位数仅15%,2021年牛市顶点达40%,当前水平已接近2021年高位,股性估值偏贵。

2、债性估值

纯债溢价率&YTM(到期收益率)分析:

2.png


2017年以来,纯债溢价率中位数同样经历了较大波动。

2018年10月,彼时市场处于熊市底部。转债信用危机持续发酵,市场弥漫着悲观预期,该时期纯债溢价率中位数为7.8%。从相关指标联动来看,转债价格中位数约为100元,到期收益率(YTM)大于5%的转债占比达到25%。此时市场对转债的估值较为保守,投资者更倾向于寻求具有较高债性收益的品种,以抵御市场的不确定性。

2021年2月,市场呈现出结构性高估的状态。此时纯债溢价率中位数大幅下降至2.95%,意味着转债价格相对纯债价值的溢价空间收窄,债性保护能力减弱。转债中位数价格达到119.5元,溢价率为23.69%,显示出市场在权益市场热度较高的情况下,对转债的股性价值更为关注,推动转债价格上升,但也使得债性的安全垫作用降低。

2024年2月,市场处于估值修复初期。纯债溢价率中位数为4.6%,显示出债性转债的配置价值开始显现。值得注意的是,股性转债溢价率仅9.3%,处于历史低位。这一数据暗示,在市场修复阶段,投资者对转债的投资策略开始分化,部分投资者重新重视债性转债的稳定收益特性,而股性转债因前期市场调整,溢价率被压缩至较低水平。

2024年8月,转债市场遭遇重大冲击,岭南转债违约等事件引发市场恐慌。长久期品种遭到大量抛售,纯债溢价率创历史新低,达到-10.5%。这一罕见的负溢价情况表明,转债价格已大幅跌破纯债价值,市场对信用风险极度担忧。

到了2025年2月,随着权益市场逐渐回暖,市场风险偏好得到修复。纯债溢价率中位数回升至1.5%,转债价格中位数回升至115元,处于30%分位。这表明市场信心有所恢复,转债价格在权益市场带动下上升,同时债性与股性的平衡关系也在逐渐调整。

截至2025年7月,市场出现新的变化。科技题材炒作盛行,推动转债估值大幅扩张,纯债溢价率中位数飙升至26.54%。转债绝对价格中位数达到125元,股性溢价率为30.07%。这一阶段,市场过度追逐科技题材带来的期权价值,导致债性保护大幅削弱,转债价格更多地依赖正股的波动,市场风险偏好较高,但也蕴含着较大的估值回调风险。从市场数据的长期对比来看,当前纯债溢价率中位数处于2017年以来90%分位数以上,显著高于历史中枢(约5%-10%),转债绝对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区间。

e94fd697361ac765154f832a448f13c.png


YTM(到期收益率)表现:

2025Q2偏债型转债YTM为0.85%,较2023年1月的1.58%下降0.73个百分点,处于历史22%分位(2017年以来最低30%分位),债性吸引力下降。


3、期权价值

4.png


隐含波动率表现:

2025年7月转债隐含波动率均值35%,较2023年1月的28%显著上升,处于历史80%分位,反映市场对正股波动的乐观预期。但高平价转债隐含波动率普遍低于历史波动率,存在估值

修复空间。2025年7月历史波动率中位数32%,较2023年1月的28%上升,科技类正股(如通信、AI)波动率超40%,带动转债期权价值。

三、核心观点与投资建议

当前估值分析:短期转债估值偏贵(转股溢价率处历史高位、YTM中枢下移),但权益市场韧性支撑结构性机会;中期需防范估值回落风险,尤其均衡型、偏债型转债。

策略建议

短期关注低转股溢价率的股性转债,布局等正股弹性高的板块;中长期规避高溢价、高价格转债,筛选纯债溢价率合适的个券作为底仓,控制波动风险。


四、风险提示

权益市场波动风险:转债价格与正股相关性高,若股市调整可能引发转债回调;

流动性风险:转债市场规模持续缩量,部分个券成交低迷可能加剧估值失真;

条款行使风险:强赎、下修条款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个券价格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