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万资本余涛:预测市场有意义么?
最近,在经历了春节之后市场快速的上涨之后,有朋友来问:“熊市结束了?”
我想,他的潜台词是:“牛市来了?”
遗憾的是,我没有配合的回答:是的,结束了。
因为,我们没有能力预测短期的市场,也认为预测市场是毫无意义的。
最近,笔者看了一本书《周期、估值和人性》作者是十多年前新财富排名第一的策略分析师。所谓策略分析,笔者个人理解是券商研究所里专门研究市场中短期波动和风格切换的职位。作为行业第一,作者不无唏嘘的在前言中写道:
巴菲特说:“5分钟能懂就懂,5分钟不懂这辈子都不会明白。”而我却是花了20年,在不惑之年才真正明白“价值投资”的精髓。
......
来来回回、兜兜转转花了近20年时间,最终回到了原点,但此时已经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第三阶段。
无独有偶,A股市场十几年来多有头顶新财富冠军光环的宏观分析师和策略分析师转型投资,比如前安信首席策略分析,前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等。但普遍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并不理想。
笔者以为,如果A股市场这十几年来最优秀的策略分析者和宏观分析者都不能通过预测市场获得良好的投资结果,我们如果做同样的事情,大概率不会做得更好。
进一步来讲,市场是由几千家公司组成的,在此之上市场整体还受到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国际政治关系等多重因素影响。
仅仅关注其中某一家我们能够理解的受到相对更少更直接因素影响的单个公司难道不是一道更加简单的命题?
24年以来,A股市场的波动犹如过山车,如果把精力过多的投入到对市场波动的分析预测上,一方面会加剧投资人情绪的焦虑和内耗,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动作;另一方面非常可能忽略市场波动中涌现出来的难得的具体公司的投资机会。
于是,正如我们在2018年6月发表的月报《我们为什么不择时》中提及的:
我们觉得不择时是对我们投资人的最大负责。如果我们把股票份额当做另一种形式的现金“股元”,他和人民币之间存在波动的比价关系。由于纸币几乎没有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而且由于货币当局不可避免的不断的增加现金的供给量(印钞),纸币的价值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贬值。相反,一些优质公司的“股元”很少增发,并且会不断产生现金流,所以优质的“股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相对纸币大幅升值。因此,长期持有“股元”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幸运的是,自那时起至今,我们在波云诡谲的市场环境里始终不忘初心。
24年会有牛市么?
正如我们事先无法预料市场一月的暴跌和2月的快速回升一样,我们不知道牛市何时到来。
价值投资不期盼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