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会系列之《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大纲整理
目录
一、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二、财税与政府行为
三、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四、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五、城市化与不平衡
六、债务与风险
七、国内国际失衡
八、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一、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第一节:政府治理的特点
地方政府治理的“自主性”
地方政府在中国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治理特点首先体现在自主性上。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地方政府治理的“多元性”
地方政府治理的多元性体现在其涉及的领域和利益相关者上。地方政府不仅要处理经济发展事务,还要负责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同时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多方关系。
第二节:外部性与规模经济
“外部性”对地方政府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行为对不参与该行为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外部性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问题。
“规模经济”在地方政府的运用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降低的现象。地方政府通过引导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地方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节:复杂信息
“信息不对称”的挑战
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挑战。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出现偏差,影响政策效果。
提高信息透明度的“措施”
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信息透明度,如加强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以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四节:激励相容
激励相容的“内涵”
激励相容是指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使政策目标与各方利益相一致,从而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
实现激励相容的“途径”
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途径,实现激励相容,推动政策的有效实施。
第五节: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的“重要性”
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吸引外部投资,地方政府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提高税收等。
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措施”
地方政府一般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开展招商引资,如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加强产业引导等,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二、财税与政府行为
第一节:分税制改革
分税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背景是因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不均,改革意义在于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分税制改革主要包括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等内容,目的是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节: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的“运作机制”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征收土地出让金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的行为。土地财政的运作机制包括土地征收、出让、开发等环节。
土地财政的“影响”与“挑战”
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发展自然起到了很多正向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挑战,如土地资源浪费、社会矛盾、贪污腐败等等。
第三节:纵向不平衡与横向不平衡
纵向不平衡的表现与原因
纵向不平衡是指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差距。其表现包括中央财政收入占比过高、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等。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税收制度、财政体制等的因素。
横向不平衡的表现与原因
横向不平衡是指不同地区之间财政收入的差距。其表现包括地区间财政资源分配不均、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等。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政策导向等的因素。
三、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第一节:城投公司与土地金融
城投公司的“功能与作用”
政府投融资一般会选择建立城投公司,其是地方政府设立的一种特殊融资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服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的例如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开发的景点“宽窄巷子”,城投公司除了这个以旅游开发为主业的以外,也可以是工业园区开发的之类的别的方式。
城投公司的“典型特征”
第一:它持有从公司取得的大量土地使用权。第二:它的盈利状况依赖于政府。第三:它可以凭借政府的隐形担保获得大量的借款
第二节: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特点”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呈现出增长速度快、债务结构不合理等特点。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债务风险防控、债务规模控制等。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债务管理,制定有效对策。
第三节: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
地方官员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地方官员在招商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等手段,吸引外部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官员在招商引资中的“问题”
招商引资中难免会存在贪污腐败的问题,为了解决腐败问题又能维持地方官员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
四、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第一节:京东方与政府投资
京东方的发展历程与政府支持
京东方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企业。本节以京东方公司为例说明了在其发展历程中,政府起到的关键作用。
政府通过为京东方提供了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整个地区工业化进程进行引导和支持,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工业化领域,促进了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二节: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政府补贴对光伏产业的发展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如降低企业成本、促进技术进步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产能过剩、市场波动等,最终因为多种原因导致政府在光伏产业中没有做到像京东方那样的效果。
同样是政府支持在光伏产业的“问题启示”
光伏产业同样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最终并没有像京东方一样获得成功,原因在于政策最多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一些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政府不能帮助企业克服最大的不确定性,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发展出的足够的能力和竞争优势,最终所谓的保护的补贴政策会变成那些落后企业的寻租工具,能保持竞争性的产业政策在实际效果中是优于只扶持特定企业的政策的。
第三节: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产业引导基金的“定义与特点”
产业引导基金是政府设立的一种特殊基金,主要用于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特定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其特点有:第一,大多数引导基金不直接投资企业,而是做LP(有限合伙人),通过私募基金的GP(普通合伙人)去投资。第二,交给市场化的基金管理人运作实质上是借用市场的力量去使用财政资金。第三,最终的投向一般都是“战略新兴产业”如芯片等。
产业引导基金的“困难”
第一:财政资金保值增值的目标与风险投资可能亏损的矛盾,第二:财政资金的地域属性和资本无边界之间的矛盾,第三:社会资本急剧萎缩导致引导基金独木难支的问题,第四:激励机制对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五、城市化与不平衡
第一节:房价与居民债务
房价上涨的“原因与影响”
房价上涨的原因包括供需失衡和投资需求旺盛等。房价上涨会对居民债务、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居民债务的“风险与防控”
居民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债务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等方面。而居民债务居高不下的话,是很难抵御经济衰退,尤其是房产价格下跌所导致的经济衰退,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居民债务风险,而化解债务风险除了遏制房价上涨的因素外,根本还是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第二节: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
要素市场不平衡的“表现与原因”
要素市场不平衡表现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价格扭曲、配置不合理等。原因主要有政策导向、市场机制不完善等等。
要素市场改革的“路径与措施”
要素市场改革需要从完善市场机制、优化政策导向等方面入手,推动要素市场的平衡发展。例如人口流动,收入平衡,土地流转,户籍改革等等。
第三节: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的“现状与影响”
贫富差距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收入、财富等方面的差距。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较为突出,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举例来说(本书统计):2019年收入最高的20%的人群占据了48%的全部收入,收入最低的20%的人群占据了4%的收入。从净资产来看,净资产最高的20%的人群占据了65%的全部净资产,净资产最低的20%的人群仅占据了2%的净资产,差距非常明显。
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措施”
缩小贫富差距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本书提到的例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等等。
六、债务与风险
第一节:债务与经济衰退
债务对经济衰退的“原因”
债务过度积累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如债务危机、金融风险等。 尤其是各部门负债都较高的时候,应对冲击的能力就会变弱,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应发债务危机。原因一:负债率高的经济中,资产价格的下跌往往更加迅猛。原因二:资产价格下跌会引起信贷收缩,导致资金链断裂。
债务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
债务引发经济衰退除了会影响经济,影响消费,也会加剧不平等。前者逻辑简单来说是:从房价下跌,到减少消费,到企业破产,到银行坏账,到物价和工资下跌,最终导致债务负担继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后者的逻辑是:债务常常会把风险集中到承受能力最弱的穷人身上。
第二节:债台为何高筑:欧美的教训
欧美债务危机的“背景与原因”
欧美债务危机的背景包括经济衰退、政策失误等。原因主要有债务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等。全文主要介绍了风险是如何传导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情况。从资金供给和银行管制,国际不平衡和国内不平衡,实体企业投资需求不足三个角度进行了一定的说明。
第三节:中国的债务与风险第四节:化解债务风险
中国债务的“现状与特点”
中国债务规模较大,呈现出增长速度快、债务结构不合理等特点。前文介绍了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最早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1年的欧债危机,2012年的影子银行,2015年的股灾,2016年的棚改,2018年的资管新规等等大事件对中国债务的影响。
企业债务和银行的“问题与风险”
后续主要提及了:企业债务:第一,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回报率低的问题,第二,国企进民企退的现象,第三,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问题。银行风险:银行本身的和政府的土地金融和房地产高度挂钩的问题,以及银行风险向其他金融部分传导的问题。
第四节:化解债务风险
债务重组与债务减免
债务重组和债务减免是化解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债务负担等方式实现。
增强债务风险的抵御能力
增强债务风险的抵御能力需要从提高经济实力、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而降低债务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七、国内国际失衡
第一节: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低消费的“原因与影响”
低消费的原因包括收入水平低、消费观念保守等。低消费对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这个原因主要来自于中国人的高储蓄观念和随着中国的发展,人均收入差距的加大,虽然工资同样在上涨但低收入人占据的份额实际上在变低。
产能过剩的“成因,对策和其他影响”
产能过剩的成因包括投资过度、市场需求不足等。解决产能过剩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如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市场需求等。同时从国内和国际的角度来说,国内因为产能过剩导致的国内失衡想通过出口来解决,也可能存在由国内失衡进而导致国际失衡的可能性。
第二节:中美贸易冲突中美贸易冲突的“原因”
中美贸易冲突主要反应在两方面:1.就业和政治冲击: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减少,虽然实际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但是在美国政客和媒体的舆论导向下,冲突不可避免。2.技术冲击:制造业作为科技创新之本,早年美国的专利数大部分来自于制造业,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冲击,这部分的增量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虽然数量不等于质量,但是在美国的政策中,已经是到了需要对中国技术实施高压政策的情况。
第三节:再平衡与国内大循环
再平衡的“内涵与意义”
再平衡是指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国内外经济的平衡发展。再平衡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大循环的“构建与实施”
国内大循环是指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循环体系。构建国内大循环,中国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同时,应该加强国内市场建设,提高消费能力,增加内需,推动国内大循环。
八、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地区间竞争
地区间竞争的“现状与特点”
地区间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地区间竞争呈现出多元化、激烈化等特点。
地区间竞争的“积极作用与挑战”
地区间竞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等。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资源过度竞争、破坏环境、滋生腐败等。
第二节:政府的发展与转型
政府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政府发展是指政府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政府发展的目标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
政府转型的“路径与措施”
政府转型需要从优化政府职能、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入手,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第三节: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
发展目标的“设定与实现”
发展目标是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
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挑战,如经济波动、社会矛盾等。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政策调控、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
小结
本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晦涩难懂,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入、支出、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对宏观现象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国际经济结构失衡等。
总结来说,本书就是详细分析了在上面提到的内容里,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