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交债市场2023年运行情况总结及2024年展望
一、2023年可交债一级市场发行情况
2023年私募可交债一级市场发行依然比较平淡,全年总计发行私募可交债29只,同比下降19.4%;募集资金规模334.06亿元,同比下降21%。具体情况见下图。
二、2023年偏股/偏债EB发行规模
2023年发行的可交债全部都是私募可交债,偏股型私募可交债依然占比较高。2023年发行的私募EB偏股26只,发行规模287.39亿元,该25只偏股EB截至2023年年底未发生换股。
三、2023年可交债发行综合利率
2023年的29只私募可交债综合利率(考虑票面利率及补偿利率)为3.42%,利率最低值为0.01%,最高值为8.2%,利率区间浮动较大,主要和发行时可交债的股性及债性相关性较大。
私募可交债发行的融资利率对时间不存在较大依赖,与利率市场相关性较小,对发行人信用情况、标的公司情况等较为敏感。2023年发行的私募可交债融资利率超过4.00%/年的有13只,占比34.5%。在股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交债满足投资者对基础收益的要求。
四、2023年可交债估值
从估值来看,截至2023年末,2023年发行的全部私募可交债平均估值为108.17元,估值区间为【100.39,126.56】元。估值高于110元的可交债共9只,其中1只估值高于120元,23绿能EB、23创01EB、23京源EB为估值前三的产品。
五、可交债投资收益分析
2021年年初至2023年年底,市场已发行94只私募可交债,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2.32%,年化收益率区间为【0.1,287】%。从投资者角度,可交债实现了下有保障,上有收益的特性。
六、可交债在批及已批待发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通过股东会审议报送交易所审核的私募可交债共8只,拟发行金额149亿元,小公募可交债1只,金额50亿元。已获得交易所无异议函且待发行的可交债共14只,拟发行总规模256.1亿元,剩余发行金额222.6亿元。上述项目合计可发行额度为421.6亿元(包括50亿元小公募),数量为23只。
总的来说,2023年股票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偏股型可交债发行人发行意愿有所下降,2023年可交债发行金额及个数均较2022年有所下滑,但平均发行利率为3.42%,基本可满足投资者的基础收益要求。
在估值方面,截止到上年末,2023年发行的可交债平均估值为108.17元,大部分的换股溢价率在50%以下,具备较好的换股空间。
七、可交债2024年展望
1、一级发行项目好于2023年
在2024年待发可交债方面(含已获得交易所无异议函及交易所在批),项目共计24只,规模421.6亿元(包括50亿元小公募),已经超过2023年可交债的发行规模334.06亿,2024年一级发行情况较为乐观。
2、城投债收益下行,可交债迎来配置机会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3年,债券策略领跑五大策略(股票、多资产、期货及衍生品、债券和组合基金),有业绩记录的1883只债券策略产品2023年度平均收益率为9.34%,而债券策略以配置城投债为主。随着化债政策的出台,城投债发行利率持续走低,截至2023年底,城投债平均票面利率下行至3.69%,新增债务规模受到严控,2023年10月下旬以来城投债净融资规模持续走弱,资产荒会使得可交债获得市场更多的关注。
3、权益市场处于磨底区间,可交债投资优势凸显
当前权益市场处于磨底区间,部分指数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权益资产处于较高性价比的水平。随着经济复苏、外需企稳,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叠加政策加码,权益市场或逐渐回暖。可交债作为一种债券,有固定的票息及股票质押等增信措施;其次,可交债内嵌标的股票的看涨期权,在拥有债性的同时兼具股性。在权益市场筑底期间,可较好地满足投资者获得基础收益,又可抓住较高投资回报机会的需求。
目前可交债投资处于相对小众且非均衡阶段,在股性及债性两方面均能找到投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