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银万观点
银万资本余涛:执力为势

美国有个著名的心理学测试,让同一组受试者对两组变量做出选择:

第一组选择:今天的一个苹果(A1)和明天的2个苹果(A2);

第二组选择:一年后的今天的一个苹果(B1)和一年+1天后的2个苹果(B2);

虽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A2和B2,但是选择A1的人数远远大于B1的人数

 

熟悉足球的人都知道巴萨足球队当年所向的TIKITAKA战术,以控球为核心,通过快速多次的短传配合寻找对方的防守漏洞并加以利用。

 

上面的两个事例说明了一个硬币的两面:心理测试说明今天立刻能获得的利益给予人的满足感更多;事例二则体现了通过迂回战术和耐心在足球运动中(或许许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可以获得巨大的优势

 

再让我们想一想如下的现实:

金融市场聚集着世界上最年轻最有才华的来自各大名校的毕业生,为什么大量专业的投资者很难得到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因为,他们需要生存下去。

 

笔者最近在一次券商的交流会中跟某大型券商的分析师沟通,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市场一般给未来多久以内可能发生的事情定价?3年?只见对方叹了口气说道:我感觉中国市场最多只给未来6个月内可能发生的事情定价,理由是了解到公募基金一般每个月对基金经理和分析师的收益和推荐进行评估并干预。公募基金经理们无暇顾及过于长期的因素。

 

联想到笔者的一个同学就职于国内最大的保险资管公司FOF部门,他跟我介绍他们内部每周都要开会评估投资的基金表现,一旦发现短期内走输比较基准的情况就立刻考虑砍仓。

 

这些金融精英们是不是像极了实验中抢夺今天的苹果的芸芸众生?没有人在乎是不是应该捡起地上掉落的烂苹果核去种棵苹果树,来年收获满树的大苹果。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的搭档马克斯皮茨纳格尔在他的书《资本的秩序》里描述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在“淘汰制”的框架下(即每阶段盈利低于一个预先约定的低水平即遭到淘汰),两个完全相同预期回报率的投资策略可供选择:策略一:一系列较低的损失和一个小概率的巨大收益;策略二:一系列较低的回报和一个小概率的巨大损失;令人毫不意外的是,参加实验的交易员们全部选择了策略二。

 

因为,交易员们需要生存下去。

在实际的金融世界,大部分公私募基金、资管机构奉行的就是如上的“淘汰制”,使得我们的基金经理不得不追逐市场上最火热、上涨的最快、最明显的那个苹果,当风险来临后,正如2021年之后部分抱团的基金表现,一地鸡毛。

 

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去关注那些市场上没人关注的苹果,虽然短期内我们很可能要承受部分有限的损失,业绩也绝不会短时间内一飞冲天,但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一种势能:这种势能总有一天让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巨浪,让不起眼的苹果核变成满树的果实。

 

汉字的“势”由“执”和“力”组成,收回来的拳头才能打出最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