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万基金赵峰:新股破发“新常态” 网下询价机构怎么做?
1. 发生了什么?打新市场最新动态
首先让我们梳理下近期A股打新市场的最新情况:
▲2022年4月8日,普源精电登陆科创板,首日下跌34.66%,网上打新者中一签亏一万。普源精电是国内首家具备通过搭载自研芯片实现4GHz带宽和20GSa/s采样率的高端数字示波器产业化能力的企业,打破了高端数字示波器领域的国外技术垄断。早在2020年,普源精电的A轮及A+轮一共融了4.5亿元,引进了七家投资者,大牌VC/PE云集。A+轮时估值已经升至40亿元,折算单价为43.74元/股,而4月8日收盘,普源精电的股价仅为39.78元/股。普源精电背后VC/PE们的成本线一同被击穿。
▲2022年4月12日晚间,百元高价新股经纬恒润(发行价121元)披露发行结果,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966.75万股,中签投资者弃购高达326.0949万股,占网上发行数量比高达33.73%,达到1/3的弃购,网上投资者弃购金额3.95亿元。投资者放弃认购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包销。
2022年1季度共有86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多达20只,占比23.26%。其中,科创板成为破发的重灾区,科创板27只个股中有12只破发,占比44.44%。
2. 为什么会如此?表象和根源
新股再现破发潮,引起市场关注。注册制下新股发行节奏加快,新股稀缺性下降,高价、高市盈率发行的情况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股破发频出。同时受地缘政治叠加中概股深度回调的影响,自去年底以来A股波动加大,市场情绪低迷,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股上市后的表现。
业内人士都清楚脉络,自去年11月网下打新询价机制改革后,天平开始向另一个极端倾斜:新股发行定价过高和超募规模过大成为普遍现象,而最大的受益者是上市公司和主承销券商,主承销商的承销费赚的盆满钵满,上市超募资金买理财、存银行,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另一种资本无序扩张。而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在全面注册制尚未落地的背景下,这样的情况如果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修正,可能还是需要“有形之手”加以干预才行。
当然,从2022年1季度A股的破发率来看,仍然处于较为正常的水平。我们看下港股2019--2021年的新股破发率,分别为37.04%、33.33%,41.84%。应该来说,在更加市场化的注册制资本市场框架下,新股破发也是一种“新常态”。
3. 该怎么做?我们如何应对
(1)提升新股投研水平,合理定价前提下的理性投资
我们在2022年度展望时对今年网下打新观点:“投研及报价能力使得不同机构打新收益的差异化开始体现”正在成为现实。我认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基金经理,如果我们通过理性投资能够帮助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更合理的定价体系,让资本市场真正去奖励做实事的企业家,这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各类网下询价机构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定价能力、独立思考,提升新股投研水平。
(2)二级市场方面,谨慎参与次新股的配置
A股市场一直存在着“炒新”的风气,银万的策略团队曾经也做了跟踪研究,我们认为次新股策略是一个胜率很低、盈亏比较高的策略,建议谨慎参与次新股的配置。
以下为美股(1968~2001年)9000只IPO股票在两种买入并持有策略下的收益率分布,数据结果相当惨烈,对投资而言简直就是价值毁灭器。我们认为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包括IPO企业在投行帮助下的过渡包装、投资者情绪对成长性的热切期盼(国内外市场人性相同)等等。为此,我们银万的基本面投研框架中很早就加入了相关因子,以规避这类风险。
总之,新股破发“新常态”下,作为新股询价机构应发挥专业机构定价能力,助力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