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万资本余涛:万物皆周期2.0
问题来了,市场调整到哪一步了?
2019年1月4日,2008年10月31日(上两轮熊市的低点)万得全A的市盈率水平分别为13.26倍和13.46倍,市净率水平为1.43倍和1.97倍;当前(2022年4月30日)的市盈率估值水平为16.09倍和1.57倍。市盈率的历史分位数为19.49%和3.99%。以极限思维考虑,按市盈率计算仍有17.59%的跌幅;按市净率计算还有8.9%的跌幅空间。
但是,市场中除了抱团股之外的部分标的的估值已经来到了历史极限位置。
因此,从估值分位数水平而言,市场整体可能仍然存在调整的空间,但总体处于低估区域。更为有利的是,部分市场组成部分很明显处于极端低估的位置。
分析完基本面,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政策面。
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公告如下的内容让我们对当前市场增强了信心。
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明确了5.5%的全年增长目标不变,市场憧憬后续更多的稳增长政策)会议强调,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由于房地产相关产业链规模巨大,沉淀金融资产较多,对房地产行业的呵护为中短期经济软着陆提供了政策支持)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对资本市场呵护备至,从供给(稳步推进注册制)和需求(引入长期投资者)两端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对互联网平台公司监管态度由“整改”转为“支持”)
4月30日晚《新闻联播》较为罕见的将资本市场作为重点内容。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将资本市场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并以这样力度进行宣传,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上两次资本市场登上《新闻联播》分别是2020年2月6日新冠疫情爆发时和2019年6月中美贸易冲突爆发之后;然后市场的走势如何想必不用我们提醒。
最后让我们分析一下流动性
首先让我们问一个问题:中国居民沉淀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巨大储蓄未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存在么?我们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率接近70%,房住不炒的大趋势愈发明显,未来房地产作为一个整体市场大概率会反映出资本存量的净流出。那么流出的资金会往哪里走?以全球多数经济体的经验而言,大概率会流向资本市场,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中央当前如此重视资本市场的原因所在。
就短期流动性而言,当前市场最大的担心可能就是外资的撤离,尤其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外资的撤离。实际的情况比较有趣,4月的最后一周,北向资金出现了净流入并与融资余额出现了背离。
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每一次市场处于极端低估位置的时候,总有重大的风险笼罩着市场。每次总有人说这次不一样了,然后市场总在绝望中见底并强劲回升。我们也是凡人,我们无法忽视当前市场的最大风险并心生敬畏。扪心自问,上海的疫情总会过去,美联储的加息总有尽头甚至可能低于市场预期,但有一个风险貌似我们没有明确的前景预期:俄乌冲突及其带来的中国国际政治和贸易环境的快速恶化。
作为凡夫俗子,我们不能简单用这次不会不一样来回应对风险的担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动作和心理建设。
首先,我们着重配置了受益于冲突和通胀的商品股和农业股;其次,我们用黄金对冲国际政治风险和汇率风险。最后,正如我们在2018年6月的月报《我们为什么不择时》里写到的:“如果我们把股票份额当做另一种形式的现金“股元”,他和人民币之间存在波动的比价关系。由于纸币几乎没有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而且由于货币当局不可避免的不断的增加现金的供给量(印钞),纸币的价值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贬值。相反,一些优质公司的“股元”很少增发,并且会不断产生现金流,所以优质的“股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相对纸币大幅升值。因此,长期持有“股元”才是最明智的做法。”优质的股权资产在危机时刻仍然是较好的资产配置手段。
202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有个小姑娘问巴菲特:如果仅选择一只股票来对抗高通胀,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巴菲特表示,你能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某件事上做的特别好。不管有没有经济利益,人们会给你一些他们生产的东西来换取你能提供的东西/技能,最好的一项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不用担心钱因高通胀而贬值了。
我们每个人都做好手边的工作,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工作是:选择优秀的“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