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会系列之《乌合之众》
读《乌合之众》有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以下简称《乌合之众》)是由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于1895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出了“心理群体”这个概念,认为独立、理性的个体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会淹没,陷入群体无意识状态;随后阐述了心理群体在情感、道德观、观念、理性、想象力与信仰等方面的一般特征,认为群体中的个人敢于发泄本能欲望,情感和行为都具有传染性,易于接受暗示,冲动易变,没有推理能力,极端、狂热,不能容忍对立意见,极具想象力;随后探讨了影响群体意见的因素,认为群体主要受到种族、传统、时间、制度、教育等间接因素和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等直接因素的影响;最后对犯罪群体、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选民群体、议会这四大异质化群体进行了研究分析。具体内容不在此赘述,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读一读,并产生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我认为《乌合之众》向我们展示了群体无意识可能存在的弊病,因此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独立思考,重视逻辑和推理,不随波逐流,警惕被狂热情绪裹挟。
但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乌合之众》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不应该被奉为圭臬。我们不能因此产生对群众的蔑视或是陷入个人独醒的优越感之中,更应该警惕试图通过污名化群体从而合理化愚民政策、威权政策的行为。
相反,我们更应该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