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会系列之如何打造研究型的投顾和资管机构
以下内容摘录自书中《学习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一文,作者卓利伟。
一、研究的本质是三个环节:归纳、演绎、实证
研究或认识一个问题包含三个环节,即归纳、演绎、实证。三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相互验证的过程。
第一,归纳。我们要把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格式化先解,再重构。按照矛盾的主次关系,我们要知道哪个是最重要的,把次要的先放一边。归纳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信息的整合者,要搞清楚问题的逻辑关系与主要矛盾。
第二,演绎。在归纳的基础上提出最有可能的几种假设,就像研究科学史,整个科学史就是一个假设演绎法的推演过程。我们对过去的信息、理论进行归纳后,提出几个最有可能的假设,再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演绎需要一种有逻辑的、突破线性框架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假设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理性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话,过去的互联网公司都没法投资了。
第三,实证。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科学时需要做实验去验证假设与推理。100年前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猜想时他自己都怀疑,然后全球最著名的一批科学家花了100年最终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实证研究的结果,有时候可能会彻底否定之前的几个假设,却获得了新的答案。在实证的过程中还可以启发更多新的思维,这是实证研究意外的收获。在找桃子的过程中可能找到苹果,这也很好。在研究A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会获得研究B问题的思路。
当然对做博弈的投资人来说,他们可能只做了归纳与推理,或者在逻辑和推理上可能比别人稍早一步、更强一些,他也能赚到智力优势的钱,但很难持续获得成功,过程也会比较复杂。但对基本面研究来说,我们要努力把这三个环节都做好。我们要做的是把通常60%确定性的理解提升到90%以上,事实上60%确定性的判断几乎是没有决策价值的。
通过更有效的实证研究,也许掌握的只是比市场多10%的有效信息,却可能让你对问题的理解力、基础信息的处理能力提升一个档次,从而把研究的确定性提升到显著高于大部分人的水平。这可能就是创造阿尔法价值的过程。
二、优秀研究员的个体特质
要做好研究与投资,我个人认为从业者需要一些显著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质某家公司在校园招聘上提到三个词:求知欲、诚实、独立。我认为这是非常棒的总结。
第一,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才是一个人内心最深的自我驱动力。是一个人内心的底层代码,我称之为“无压力与无任务情况下的自我驱力”。假如在没有考试压力、没有考核压力、没有人给你布置任务的时候,你都会痴迷于研究某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那么在天性上,你就非常适合研究工作。
第二,诚实。实际上,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这方面都做得远远不够。诚实看起来是很简单的要求,但实际上非常不容易做到。人总是更容易接受,甚至强化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有利于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 得到他人认同的。当有人对抗自己时,大部分人会逃避或抵触,这对投资或研究问题是不利的。我们要严格培养自己的自省和纠错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让自己每次错的成本越来越小,并且不断减少错误的次数。投资不应该保持悲观或乐观的看法,而只能有客观的看法,对研究对象要客观,对自己的认识更要客观与诚实。对自己能力边界的认识必须非常清晰,要知道,你一直不敢面对和逃避的重要问题,总在某一天找上门来的。“如果你不够真诚,那么你终将成为自己的牺牲品"。
第三,独立。如果我们讲的东西都是别人的二手资料和二手观点,那就没多少价值。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最重要的好处就是能够进行清晰的归因分析,并积累属于自己的可以持续优化的思维体系。另外,无论是多么权威的意见,也需通过严谨的独立判断,而非直接引用,否则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发生。
三、正确的心态,必要训练时间与放下经验
《异类》一书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个小时的锤炼是一个人从平凡变成专业的必要条件。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经过1万个小时的职业训练,才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得有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成为专业选手。如果你天赋高,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又比别人多20%,那么你成长的时间就会缩短。对于学生期间学习很好的“学霸”们来说,入行不久经常会有一丝迷茫,会比较着急,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心态。有记者采访NBA巨星科比,问他为什么能如此成功。科比回答说: “你知道凌晨4点钟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 ”
对资深的人,反而需要强调先放下一切经验。在这个互联网和技术进步改造全社会的时代,很多传统的思维方式反而会成为研究很多问题的绊脚石。我们需要放下过去的成见,以归零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从业时间越长,有的时候在某些方面更容易犯错误。从这点来说,对于某些自己非常笃定的观点,反而要刻意地重视反方观点。要感谢那些和自己反复对抗的人。
一个研究员要做到成功,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判断的成功案例和错误案例。正是那些刻骨铭心的成败,帮助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