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银万观点
银万资本:违背共识是基金经理的义务之探讨

探讨:违背共识是基金经理的义务

 

市场共识是什么?市场共识是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认同的观念。在当今这样一个点击鼠标就能完成数以亿计的交易活动的时代,明确的市场共识会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在股市的价格中了。

问题来了,我们可以依靠市场共识赚钱么?

答案隐藏在如下的这张表格中:

11.jpg 


常规行为就是符合市场共识的行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常规行为下,投资人可能赚钱也可能亏钱,但是前面无不例外加上了一个修饰词“平均”。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符合市场共识的投资行为没办法为投资人带来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基金经理作为代替自己的客户进行投资的专业人士,如果按照市场共识来进行投资是背负着道德风险的。一方面,基金经理收着客户管理费和收益分成,另一方面,他们却进行着注定无法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这种状态下,投资者应该将自己的资金投资于指数而不是主动选股的基金经理。

因此,违背市场共识进行投资是基金经理的义务。

 

短期而言,市场会形成两种形式的共识。

第一种:对市场整体形成趋势性的共识。比如2006-2007年的A股市场,2013-2015年的创业板市场,2008年的大熊市,2018年的熊市等等。市场整体反映出大牛市或者大熊市的特征,投资者在牛市中形成过度乐观的共识,在熊市中形成过度悲观的共识。在共识程度最高的时间点,往往为追随共识的投资人带来最大的伤害。因此,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基金经理们做出违背共识的选择才能体现基金经理存在的价值。但事实上,有非常少的基金经理会选择和趋势作对,因为顺应共识为他们带来最少的压力,这种压力正是来自于投资人的共识。毕竟,在趋势扭转之前,违背共识的举动更像是愚蠢的行为,比如,1965年的巴菲特,2007年3000点清仓的赵丹阳。

 

第二种:对局部市场热点形成共识。比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19-2020年的茅指数,2020年-2021年的芯片、医药和宁指数等等。这种共识往往以某种流行的观念或者新技术作为基础,在行业景气周期内投资者形成将近期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线性外推,进而将未来长期的公司高速成长预期反映在当前的股价上。问题是,一方面,行业的景气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另一方面,一个新技术新科技行业的成熟往往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形态呈现;除了极个别真正具备穿越行业和技术周期的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大部分投资标的在共识达到顶峰后急转直下,同样为投资者带来了惨痛的损失。

 

问题来了,仅仅违背共识就足够了么?

答案是远远不够,违背共识只是为基金经理提供了思考和研究的起点和方向。我们需要一些贡献好的结果的“非常规行为”。不同的成功投资人对这种行为的命名不同,但是殊途同归,说的是一个意思。比如,巴菲特不断提及投资人要在“能力圈”内行事,即在自己有深刻了解的范围内做出与众不同的投资选择;李录在自己的著作和演讲中多次提及,投资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获得“洞见”,这种洞见当然不可能和市场共识一样。肯费雪在《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个问题》一书中说得更加直白,投资获得成功,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某种方式,知道独家信息。他进而将获得独家信息并据此投资成功的方法细化成了三个问题:1、我深信不疑的哪些理念实际上是错误的?2、我能理解哪些其他人无法理解之事?3、我的大脑究竟是如何误导我,使我遭受意外打击的?

因此,违背市场共识之后,合格的基金经理需要做几件事情:1、勤勉的学习和研究自己能够了解的行业和公司,寻找市场忽视的独家信息;2、不被价格的波动迷惑,在“洞见”被事实证伪之前坚定持仓;3、诚实面对自己,敢于犯错和认错。

 

写到此处,想起了巴菲特投资苹果的往事。2016年,巴菲特第一次买入苹果,在买入之后苹果股价受当年财报负增长影响大跌40%,华尔街一片质疑之中,老爷子默默的继续加仓苹果;结果不用赘述。

 

希望我们能够秉持着热爱研究公司基本面的初心,坦然面对市场的短期波动,证明自己是合格的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