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万资本余涛:避免锚定效应的干扰
探讨:锚定效应
所谓锚定效应,在心理学上就是指人们在做出决策和判断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第一印象或最近的信息所影响。在投资上,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做投资决策时给予最近一段时间的信息或最新的信息过多的权重,由此对投资标的错误定价的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春节期间,国足耻辱性的输给越南,有好事者出了一个“股足永弃”的段子,指出在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和A股永远遭人唾弃。事实上呢?男子足球国家队的确不负盛名,A股却有点儿被冤枉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最近一个月A股的跌幅巨大,放大了人们对股市的失望情绪,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
另一个例子出现在《逃过1929年大崩溃的男人:巴鲁克自传》一书当中:
“在我公司的外面,一直有个老乞丐常年在那里行乞,我经常给他点儿小钱。在1929年股市疯狂飙升期间,有一天他突然叫住我,‘我有很好的内幕消息要告诉你。’要是乞丐、擦鞋童、理发师和美容师之类的人也能告诉你如何发财,你就该提醒自己了”。
这个例子除了告诉我们好人有好报之外,还告诉我们市场大多数人都会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当这种影响扩散到专业投资人范围之外时,往往是某种大趋势逆转的信号。
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中写到过“第二层思维”的概念,第一层思维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对近期趋势和现实进行最直接的反应;第二层思维则大多数人比较难做到,看到表面现象背后的成因是短期还是长期,市场的反应是否过度。霍华德指出,只有有效的第二层思维才能带来超额收益。
在当前的A股市场是否有这样的锚定效应?从“股足永弃”这个段子来看,市场的确有些反应过度。但是,市场的担心也许的确有些道理,在某些重要的系统性风险面前,锚定效应可能要让位于滚滚而来的大趋势。
20年代大崩溃之前,意气风发的股票分析祖师爷格雷厄姆年轻时也曾建议投资人“合适的价格买入具有远大前景的企业股票”,然而,大崩溃之后,格雷厄姆就完全转向到强调“安全边际”的烟蒂股投资,虽然价值投资的内核不变,但是滚滚历史洪流仍旧为不同时代的价值投资人打上了属于自己的烙印。
那么问题来了?当前中国股市是否面临重大的经济环境转变?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在宏观上做出什么准确的判断,我们所了解的事实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确遇到了困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是这种压力是否大到类似1929年大衰退的程度?进而是否影响中国股市在当前低估值的水平上进一步大幅度下跌?
我们觉得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低。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没有到断崖式下跌的地步,城镇化进程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仍然有很大潜力,货币政策也有相对更大的放松空间;在经济转型升级潜力有待释放的同时,中国股市的低估值与当年美股明显的泡沫化估值也大相径庭。
当然,我们也面临着日益加深的国际冲突风险、新冠疫情风险和房地产调控失控的众多不确定性,对市场悲观者自然有其理由。这个时候,让我们看一下如下这张图:
1992年-2003年,没能穿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巴西股票收益气势如虹;2022年当中国宏观经济面临1992年巴西类似的重大不确定环境时,我们是否应该对自己的股票市场更多一点信心呢?
悲观者慧,乐观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