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万资本余涛:我们理解的逆向投资
探讨: 关于逆向投资的思考
股市低迷的时候,总有人谈及逆向投资;尤其是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同行们。也有人吐槽:你们就是靠资产管理这件事情挣钱的,你们当然会嘴硬。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逆向投资。
首先,逆向投资不是简单的做非黑即白的二选一。
很多人把逆向投资想象成为做出与大多数人选择相反的动作。我们认为,逆向投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寻找好的投资标的的起点。但是绝不是简单的“与xx反着做,别墅靠海”。《逆向思考的艺术》一书里面提及的这段话,我们特别受启发。“我们不应该径直确定其反面(即从大众意见直接达到相反的意见),而是需要考虑到由大众意见及其相反的意见两部分组成的综命题。”我们需要一方面分析筛选大众思维中合理的方面,防止在泼水时把鱼一起泼走,另一方面用逆向的思考方式寻找大众思维中忽略和不合理的方面。具体到投资而言,热门股的流行背后一定有相对坚实的逻辑,冷门股被冷落也大概率有自身的原因。逆向思考在投资里面的重要作用源自人性,因为人性总是愿意在人声鼎沸的时候添把柴,在万马齐喑时泼一盆冷水。类似的比喻股票研究的祖师爷格雷厄姆有一个精彩的:股票的走势短期是投票器,即估计市场其他人最喜欢什么;是不是很像现在流行的那句话:所谓的专业机构就是要预判市场的预判?长期呢?股票的走势是称重机,还是要回归公司的内在价值。在对市场的短期走势趋势的顺势和逆势因子综合考虑后,称重机往往显示被市场冷落的部分才是利润最丰厚的土壤。于是,诞生了查理芒格的名言:我们要到鱼多的渔场打鱼。但是,为了打到鱼,我们仍然要做足准备和做好渔夫的工作。方向正确和结果满意是相关联但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
其次,逆向投资的最好时机诞生于极端情绪爆发时。
我们一直都认为,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个简单明了的因素。当股票被抛售,股票的供给增加,股票的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抛售的股票变成了现金,而大部分在股票市场的现金形成了未来对股票的需求。相反的,当股票被追捧,股票的供给减少,股票的价格上升;同时,买入股票消耗了现金,意味着未来对股票的潜在需求在下降。
问题来了,当所有想卖股票的人把股票都卖了(估值来到了极端低位),下一位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只有可能是股票的买方;同理,当所有想买股票的人都把自己的现金换成了股票(估值来到了极端的高位),市场上只剩下抛售股票的参与者了。
这个时候,我们再仔细分析哪里的池塘鱼比较大,在什么地方打窝比较好(认真的基本面分析和估值),做出正确的买入和卖出决策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最后,逆向投资是建立在长期思维的基础上的。
我们前面提及格雷厄姆的一句话:股市长期是称重机。这是逆向投资思维成功的基础,即市场虽然呈现周期性的狂热与恐惧,但是总是通过均值回归的机理围绕其内在价值呈现钟摆运动。但是,短期而言,每次所谓的极限都有可能被打破,树长不到天上但好像总能再长高一点点。身处其中的投资者很难不被周围弥漫的恐惧或狂热所影响,总有这样那样的逻辑告诉投资者:这次不一样了!逆向思维就是在充分考虑了市场当前的负面或者正面因素后,再考虑长期而言价格形成的供需平衡机制是否仍然有效,当前的负面或正面因素是否被市场充分消化(该卖的是否都卖了,该买的是否都买了)之后,坚信长期而言价格的称重机会产生地心引力。因此,逆向是建立在长期思维之上的,任何损害投资的长期属性的行为如加杠杆都是投机而不是投资,典型的例子就是期货市场很难适用逆向的价值投资。
所以,任何在上涨时头脑发热,下跌时大喊逆向投资;或者在恐慌时放大短期利空而忽略长期价值回归路径的市场参与者都不应该算是逆向投资。逆向投资也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其道而行之,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综合两个相反逻辑的思维方式,一种理性的寻找丰厚利润方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演化成真正的投资收益仍然需要进一步理性和实事求是的对具体标的的正确认识和估值,以及对市场风险的合理规避。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说过:“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愿我们能知行合一。